台灣早期先民血淚移民史,歌云:
勸君切莫過臺灣,臺灣恰似鬼門關,千個人去無人轉,知生知死都是難。
大船還在巷口據,又等好風望好天,也有等到二三月,賣男賣女真可憐。
衣衫被帳都賣盡,等到開船又食完,也有乞食回頭轉,十分冤枉淚連連
有圖為證!鄭明典:台灣海峽真有「黑水溝」 - 生活 - 自由時報電子報 - https://goo.gl/uvJ68W
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,因為民間傳說,10去6死3留1回頭。10去6死,是在描寫渡過黑水溝的困難。黑水溝就是台灣海峽,水流湍急洶湧,冬天,北風一來怒濤萬丈兇險難偷渡,勉強橫渡必有不測。
據1697年的「稗海紀遊」,中國到澎湖的這段水域稱為紅水溝,澎湖到台灣這段為黑水溝。黑水溝遠比紅水溝險惡,水流湍急,冬季東北風起,怒濤萬丈洶湧懾人,官船都不敢航行,何況偷渡的小船?偷渡者在淺灘擱淺(稱為種芋),或因怕擱淺而在海中被趕下船者(稱為放生),不計其數,因而有10去6死3留1回頭的傳說。意思是,過黑水溝10個死6個,4個到了台灣,3個留下1個掉頭回中國。所以,事實上中國人在台灣的並不多。再加上水土不服10個死9個,所剩寥寥可數。
黑水溝水域之所以難橫渡,是因為洋流強勁而且固定向北,一年365日不停。另外,因為海底地形由深變淺,造成漩渦;洋面由寬變窄,水壓增高水流變快,急速的水流加上漩渦,靠風力行駛的帆船,很難橫渡台灣海峽。因為,風大,雖有助於把船推向台灣,但它也使波濤洶湧危及航行。風小,則因洋流強勁,每小時速度可達10公里以上船會被流走。大船如此,小船更難。根據記載,偷渡者大都搭小船出海,以瞞過滿清耳目,再在海中換乘大船,過黑水溝之後換搭小船俟機偷渡上岸。
目前的船,因本身有引擎動力,不必靠風就可直闖台灣,而且有氣象預報,可選好天氣才來,船大、船小都可如願,造成台灣海防沉重的負擔。
有圖為證!鄭明典:台灣海峽真有「黑水溝」

鄭明典表示,今日的衛星影像可清楚見到澎湖水道的黑水溝,從澎湖與雲嘉間通過。(圖擷取自鄭明典臉書)
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早期台灣海峽有「黑水溝」之稱,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今於臉書放上1張衛星影像圖,指出「台灣海峽中真的有黑水溝」。
鄭明典表示,黑水溝雖無墨水那般黑,但確實比較暗(黑),肉眼容易分辨,他直呼,「所以古人說黑水溝,並不是騙人的!」
鄭明典今撰文指出,台灣海峽中真的有黑水溝。(圖擷取自鄭明典臉書)
鄭明典說,今日的衛星影像,可清楚見到澎湖水道的黑水溝,從澎湖與雲嘉間通過;他也提到,澎湖與大陸沿岸間,「也有一道更寬廣的深色洋流,那也是黑水溝,稱大洋」,相對於澎湖水道,則稱小洋。
早期的台灣海峽因有黑潮流經被稱為「黑水溝」,黑潮等洋流產生南北向的巨流,對橫渡東西向到台灣很危險,所以風帆時代航海要經過「黑水溝」頗危險。後來部分閩、粵移民渡海來台時,也常因偷渡船艙環境惡劣或超載問題而不慎發生海難,更加深了人們「台灣海道,惟黑水溝最險」的印象。
全站熱搜
離婚證人